端砚雕刻中的美学探索
端砚雕刻中的美学探索
陈哲鋆
【摘 要】
端砚的雕刻历史比较久远,其具有风格独具、构思奇特、高雅别致、技艺精湛以及动人的特征,在表现的手法层面上更优丰富多彩性。该艺术的背后具有深厚的历史当做是底蕴。对此,可以看出端砚雕刻的作品不但是工艺品,更是历史文化的关键载体。在对端砚雕刻的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需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端砚雕刻中的美学,感受文化所具有的魅力。
【关键词】端砚雕刻;美学;神韵;质地;形式
我国在端砚的文化中有独特性地位。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代初期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而对端砚进行雕刻之后,可以显著提升其价值,下面将详细分析端砚雕刻中的美学。
一、神韵美
在对端砚进行雕刻的时候,美主要体现在形式上,但是还需要超越形式,追求神韵的美。在雕刻端砚的时候,需要表现出“不似似之”,不但不具象,更不抽象,需要在有间徘徊,重视形神。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超越形式,这需要端砚雕刻艺术家重视。端砚雕刻作品需要形神兼备,从而保障其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而后打动人心。端砚的艺术在注重形式外的神韵,不但是雕琢技巧,更是心灵上的雕琢。在对端砚作品进行创作的时候,需要表现出生命境界,要求其处于形神兼备境地【1】。在对其进行雕刻的时候,需要适度的夸张和逼真传神,促使作品更具意境与传神,但是这一点并不是全部的端砚雕刻艺术家可以做到的。艺术的审美内涵涉及较多,其中所说的神至关重要。例如,在开展雕刻端砚人物的时候,需要重视神态的处理,保障砚台具有生命。所说的“神”,关键表现为面目之上,例如,在对眼神进行描刻的时候,若是有一线之差,其申请就会有所变化。所说的传神,不但具有任务精神气质刻画,其中对花鸟鱼进行刻画的时候,也需要传神。在对砚雕进行创作的时候,需要重点展现其灵动的趣味,在端砚上进行雕刻的时候需要具有意味性线条。端砚作品把此转变成为了具体艺术创造的模式。要求作品在静穆中可以追求灵动,在常态之内可以超然溢出,还可以纵肆狂舞,要求雕刻出一脉生命清流。
二、质地美
大自然孕育出各类事物都具有较强的美学特点,端砚被称作是天地的精华。其属性和质地较好,独具天然性美感。较多的端砚颜色并不是单一性的,其中存有较多的颜色,可以体现出多色的美感,经过不同种颜色变化,可以产生一定韵律,给欣赏者美感。作品好坏,需要对其意境进行观看,意境首先就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以及颜色的选择上,需要保障各种选择都和题材相吻合。若是端砚作品可以被充分的运用,将其所具有的材料质地美发挥出,就可以认定其为成功与合格的作品。
三、形式美
正所谓:“砚不琢,不成器”,就算是原材料质地很美,但是还是有所限制,所以,对端砚的设计与雕刻至关重要,可以说该环节作为端砚文化可以体现的精髓。若是想要将端砚设计成为精美工艺,需要端砚雕刻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的设计与巧妙的构思,对其中的文化涵养进一步处理,而后再开展精细的雕刻,保障工艺作品更为成功【2】。
我国的书画元素会对端砚的雕刻具有较大影响,可以看出二者不可脱离。在对端砚进行雕刻的时候,就好像是在宣纸上作画,端砚当做是载体,将雕刻当做是表现。中国的画作中构图的技法中“留白”可以运用在对端砚的创作中,营造出艺术的意境,将端砚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意境作为物体和心灵间桥梁,意作为人情感,可以看出情感作为主观的。境作为实景与实物,更是客观性的。在对端砚进行创作的时候,不但需要运用精湛工艺和优质的材料,更需要保障雕刻师可以有灵感,还可以保障其可以精雕和细刻,将文化内涵和艺术的思想注入其中,表现出生命境界和意境。
四、和谐之美
中华民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一直秉承着中庸之道,需要合理对端砚进行雕刻,保障虚实相结合,合理化布局,将远景和近景相互呼应,将留白和整体相互呼应等【3】。运用艺术的模式将端砚作品中和谐美反映出。加之,我国的传统美学还讲究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共处,需要将杂念抛出,将束缚挣脱,将利益遗忘,保障人与自然可以合二为一,把自然美在端砚雕刻作品中展现出,保障作品的精良。
五、寓意美
所谓“砚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我国古人都对生活有追求和向往,雕刻师就可以将其追求和向往寄托在端砚雕刻上,运用谐音手法、比喻手法以及象征手法等,把动物、人物、植物,以及神话等在玉石中雕刻,从而将各种情意表达出,促使观赏者可以心领神会地对传统文化中精神层面上的享受。例如,可以把蝙蝠雕刻在竹子上,就可以表达出祝福意思;在铜线中雕刻就可以表达出福在眼前的寓意。
六、意境美
端砚的雕刻过程中,借鉴我国书画中元素,被书画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影响。在些许题材内容层面上,需要秉承着“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基本原则。例如,怪石、枯树类枯朽形象,可以显现出较为深层次的道路,在怪中追求理念,在抽中寻求美感,在荒诞中寻求平常倒立。其中还会蕴藏着较为深刻性哲学理念。端砚的雕刻作品一般和意境不可以脱离,意境作为一类美学思想,而意境更是对文艺作品评价的首要准则。意境作为心和物间紧密联系的关键。意作为人类情感,情感作为主观;境作为实景实物,为客观性存在的。将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可以获得一定的境界和已经,还可以被称作是情调【5】。
在对佛像进行雕刻的时候,需要体现“佛”胸中博大性境界,不需要设计出景物当做是陪衬,还可以运用神情当做是依托,促使作品可以更为动人。
例如,端砚雕刻的作品《达摩砚》,该作品设计构思以及人物关系处理都可以感受出意境美。营造出意境的美感,端砚雕刻作品将会有视觉上的冲击,可以让人印象深刻。端砚本身具有自身的已经,端砚作品优劣需要重视其意境,端砚雕琢精湛与否,颜色运用,题材是否完美,都将影响到端砚雕刻的意境。每一方端砚雕刻作品的色泽、成分、形态以及大小有所相同,端砚设计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端砚作品设计对于端砚雕刻至关重要。朴实无华的端砚原石并没有多少美感可言,唯有经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与精心设计安排,赋予其文化内涵及艺术处理,再经过精雕细刻出来才能成为一件完美的工艺美术作品【6】。
【总结】
综上,端砚的雕刻所具有的美学众多,体现在:神韵美、质地美、形式美、和谐美、寓意美以及意境美上。在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较少数的端砚艺术家会被时代所影响,导致其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导致其与端砚雕刻传统文化相脱离,失去了其内在文化内涵,导致作品真善美意境不足。这就需要端砚艺术家深入感知玉石的雕刻所具有的美学,传承美与文化。
参考文献:
[1]端砚的美学价值研究[J]. 杨静楠.设计.2019(11):118-119
[2]何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人精神与匠人精神——以端砚文化为例[J].求索. 2010(06):68-69
[3]曾景瑜.肇庆端砚文化产业的“双创”契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9)19-25
[4] 龚坚. 端砚制作技艺的生成与养育 [J]. 文博学刊,2019(9):109.
[5] 贾敏. 端砚文化展示途径的创新研究[J]. 艺术与民俗,2019(8):12-15.
[6] 钟志容.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J]. 知识文库,2019(8):25-26.
指导专家姓名:黄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