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论中国民间剪纸的多样性

霍凤党

 

【摘要】

剪纸在中国流传极广,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它是以纸、树叶、皮或片状的材料为加工对象。剪纸是以刻刀或剪刀为工具加以裁剪、创作出来的艺术。自古以来,剪纸在中国的民间分布非常广泛,地域性的差异让中国的剪纸文化多彩多样,内涵丰富。

 

【关键词】剪纸 审美 情趣

 

1、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剪纸的样式姿百态,形象生动活泼倍受人民群众喜欢。民间剪纸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它饱满传神,活灵活现,同时亦是收藏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的剪纸艺术,由古代至现代,无不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剪纸艺术一直追随“真”“善”“美”的意境,讲究和谐、吉祥、对美好生活的愿境,无论题材以人物、动物、植物或自然等,均力求尽善尽美,构图饱满;注重“情”和“理”的交融。如库淑兰的抓髻娃娃、剪纸牛等,表现手法非常完整。具有装饰造型的典型完美特征,真正的团团圆圆、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2、和谐构成美是剪纸作为中国剪纸艺术最传统的体现,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庄重、喜庆、文明等特征。剪纸的艺术体现在不经意间的构成却又处处彰显科学性的一面,例如在面积、比例的转换,以及点、线、面的几何表现。线条简洁延展,缓急轻重;其构图的巧妙,形态充满韵律节奏感等,形状与色彩的协调又构成了和谐感。剪纸是由民间传闻、民间习俗、信仰或戏曲等世代相传的历史文化所构成,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不同。随着历史的演变,剪纸在发展过程中的思维创作空间也不断膨胀和扩大,但万变不离其中,源于剪纸的概念性和知识性有增无减,从民间剪纸的发展来看,劳动人民的基层生活状态越发清晰,鲜明的艺术特色正在悄然改变着人民的生活情趣。剪纸存在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纸的创造就是由思想引导而来的产物,当这种意愿与艺术相结合,并通过剪纸表达出来,充分体现出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3、多元化的题材从陕西民间剪纸的作品画面中就能体现出来:有妇孺皆知的戏曲人物;有幻想世界的主观描绘;有源远流长的的历史事件;有幸福美满的爱情故事;也有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更有现实世界的客观再现。这些题材通过特定的开明,反映出不仅是当代生活现象或事物的真实写照,不仅记载着丰富的历史演变,同时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如表现目的并非是为自然的写照:例如歌颂人类生生不息、天地运化为主题,又如常用的鱼跳龙门、莲生子等,还有一些戏剧人物,有吉祥娃娃等,以及来自民谣等。又如十二生肖:源于古人对动物的崇拜,将人出生年份通过形象化的十二生肖剪纸现已成为我国最具民俗特色的艺术品,十二生肖的动物体现着人们的祈愿,象征着享不尽的福分,纳不完的吉祥。

 

4民间剪纸均以祥瑞为题材,“善”与“美”的完美结合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理想和愿望的追求。剪纸的表现形式直接且率真,它往往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例如民间自古以来认为喜鹊的到来就是吉祥、喜庆、美满的到来,因此人们喜欢把喜鹊和梅结合,“梅”和“眉”字谐音,寓意“喜上眉梢”,又如白白胖胖的福娃是一种喜庆、欢乐的表现,寓意深厚,是传递积极进取与和谐和平的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总结剪纸的艺术归根结底在于对“善”与“美”的追求,“善”的含义有吉祥、幸福、美满的意义,世代相传的“美”让民间剪纸与生活习俗相互依附并发展。中国剪纸遵循人们对“善”与“美”的期盼,更重视人伦性和社会意义,这种审美标准恰巧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伦道德的推崇。随着一带一路的情缘,走向世界各地传播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不仅增进了于各国的民间艺术交流,更深受各国人民的好评与喜欢。

 

参考文献:

学术期刊:《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4期

   者:郑建萍

   名:《试谈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装饰审美特征》


版权所有:肇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电话: 0758-2226221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一路东禺村口东禺开发区6号二楼 粤ICP备2021078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