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论玉雕的艺术鉴赏

玉雕艺术鉴赏

张芳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玉雕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应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鉴赏与评论。

 

【关键词】玉雕 艺术鉴赏

 

一、玉雕的美

中国人爱玉、赏玉玩玉,而玉石本身具有其独特的魅力。玉石之美,在其材质的自然之美,更在其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玉所代表的文化和思想,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文人之风君子之气。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成就的是玉雕的美。

从经济学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玉雕创作者制造和提供美,而观众需求美,接受美。只有观众的鉴赏能力提高,美的需求提高,才能真正刺激更多好作品诞生,充分体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实现作品的经济价值。玉雕作品只有通过鉴赏才能最终实现其审美价值,通过评论才能最终体现和提升其审美价值。

二、雕刻的意义

刻属于雕塑艺术的一个类属。“雕”是做减法的,“塑”是做加法的。“雕”一般是在硬的材料上用雕、琢等工艺手段,由表及里,采用排除来做造型,“塑”则恰恰相反。

传统来讲,雕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小件的雕刻,一类是大摆件的雕刻。前者发展较早,中国在八千年以前已经出现小件的玉器了,一直以来,玉的传统延续八千年而不绝。传统里的小件雕刻:小中见大,很多的小件雕刻造型拙朴、气魄沉雄,体型虽小,却有博大的气质,这时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个性所在。

中国雕刻艺术很注重材质的挑选和利用。雕刻材质很丰富,从木雕、骨雕、玉到石雕,种类丰富可谓应有尽有。但更能显示出艺术家技能的是,这些材质中不乏一些不起眼的“低廉”材质。使用普通材质“化腐朽为神奇”用廉价材料发挥过人的智慧,这就是从事传统雕刻者过人之处。而本人尤其对玉雕情有独钟

三、玉雕作品的鉴赏与评论

对玉雕作品的艺术鉴赏根植于材质和外观形式的评价,根植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鉴赏活动是个高级的、复杂的审美再创造过程。在鉴赏过程中同样适用于许多心理学规律,如多样性和一致性,保守性与变异性等。这一阶段的审美思想活动主要有联想、想象、情感体验、理解等。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活动,玉雕作品的观众通过感知、认同、欣赏等情感体验达到顿悟、共鸣等精神升华。鉴赏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认识能力越深刻,对相似题材和作品表达含义的背景知识越了解,其鉴赏能力就越高。评价一定是在鉴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后作出的结论。通过评论方面可以帮助其他观者更好地鉴赏玉雕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并引导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对作品的创作者产生有效的信息反馈,促进更多优秀作品的产生和发展。

如今在缅甸翡翠原料投标上,就算标王也很难达到满绿的程度。就近来说,广东佛山的平洲公盘,虽然相比缅甸公盘毛料、人数、成交金额都小,但它在国内美誉度高,是国内翡翠圈里非常受重视的活动。此次公盘的标王为深色阳绿手镯料,底价168万,开标价1.5亿。那一条条的绿带已经是标王的诱人之处。有阳绿绿带已经开标价过亿,更别说整个满绿的料子了。

作品本身除了原料价值高之外,更引人入胜的是作者的设计理念。本来满绿的作品容易有庸俗气,但作者却留住了满绿原料的大部分,没有进行过多的雕刻,以其自身形似山峦的模样来展现。整件作品顿时充满生气,非常吸引人眼球。

鉴赏玉雕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让观者从作品中体会造物主的神奇以及作者的苦心,充分发掘其艺术性,从而领悟人生哲理,得到精神升华,因此一个公正的玉雕评论者的出发点应该是善良的、积极的、无私的。

四、结语

中国玉雕事业的繁荣不仅需要制作大师,还需要鉴赏家和评论家,就如一棵完整的树,不仅仅需要有粗壮的树干来支撑,还要有绿叶的点缀。

总之,一件玉雕作品就是一个艺术。它的美,或在于形态,或在于色彩,或在于构思,或在于意境,也可能兼而有之。中国玉雕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产品,是世界雕塑苑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需要制作大师、鉴赏家、评论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藝痴良工憶天才玉師潘秉衡[J].王明石.中国宝玉石.1992(01)

[2]浅谈现代玉雕鍳赏[J].徐成.收藏.2015(01)

 

 

 

指导专家姓名:黄超洪


版权所有:肇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电话: 0758-2226221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一路东禺村口东禺开发区6号二楼 粤ICP备2021078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