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园地

浅析端砚中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

浅析端砚中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

 

莫平静

 

摘要本文深入探究端砚吉祥图案的表现形式,分析出端砚中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包括信仰的内涵、思想的内涵

关键词端砚,吉祥图案,文化内涵

 

一、端砚吉祥图案的表现形式

的吉祥图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文字、谐音、象征。

(1)运用谐音。中国的传统喜好谐音表达吉祥喜庆的寓意,这与汉语语法中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谐音是一致的。在端砚创作中,设计图案时采用汉语独有的谐音来表达吉祥寓意已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例如,人们用鹌鹑(安)站(居)在落叶(乐业)表达“安居乐业”的美好寓意。与此类似,鱼谐音“余”,有余的意思;谐音“庆”,庆祝的意思;喜鹊谐音“喜”,欢喜的意思,等等。通过将一个美好的词汇进行拆分,根据字的谐音,组成具有美好寓意的吉祥图案,例如“早生贵子”就由枣,花生,桂园,莲子等组成的吉祥图案来表达[1]。

(2)寄物象征。在汉语语法中,会借助自然界的动植物的属性特征,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例如,人们会用狗的不侍二主来比喻“忠心羊恙的跪而吃奶来比喻“孝顺”,鹿的性情温顺来比喻“仁爱”,马的顺从主人来比喻“义气”,这样忠孝仁义等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有了具体的象征物。又如端砚创作者将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来寓意夫妻恩爱,用松、竹、梅、荷花等来寓意人坚韧、正直、高洁、清白的高尚品格。端创作者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例如,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碧竹,傲雪报春的冬梅,都有不畏严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我国的端砚创作者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3)文字图案。我国的文字方润圆正,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美的图案。书法就是书法家通过文字变体将文字的美表现的更有张力,因此文字本身就是最好的客体,而书法这是吉祥文字寓意表现的最佳载体。中国的文字结构符合图案造型法则,笔画的长短、疏密,既有变化又有韵律,加之文字本身又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特点。在端砚图案设计中,“福”、“禄”、“寿”、“喜”是最常用的吉祥文字。端砚创作者通过砚铭书法把文字组成吉祥图案。例如,端大师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与端砚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二、端砚中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

(1)信仰的内涵。古代先民常用吉祥图案表达对自然力量和神明的崇拜,吉祥图案里面蕴含了先民最原始的信仰。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鬼神莫测的力量认识非常有限,人们通过吉祥图案意图沟通神明祈求平安与丰收。于是,趋吉避凶成了原始人类在图案制作时向神明祈求的载体。自端砚出现以来,端砚的图案设计时常以龙等象征瑞祥的纹样,以表达敬意。例如,端砚上出现的龙纹、火纹、雷纹,是端创作者对于大自然力量的表现的形式,也是创作者对于神明有意识的歌颂之辞

(2)思想的内涵。儒、佛、道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的“三角轴心”,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运转的维护也以此为结构是由以为主而构建,端砚雕刻上的吉祥图案对此也有充分的体现。例如,在端砚图案设计中常用“五”的风凰、白鹤、白头、鸳鸯、燕子组合的图案表达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的伦理关系;梅、兰、菊、竹四君子坚忍不拔、高雅正直的品格,马和狗从一而终,忠心耿耿,牛一生勤劳,任劳任怨都被端创作者赋予了“忠”、“义”“仁”、“爱”的含义。端砚正是利用了这些富有含义的团将符合儒家“天人合”观点的花、鸟、虫、兽的吉纹样,体现出人与人自然的和谐

端砚的图案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端砚的创作者必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美好事物表达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创作出具有浓厚文化思想的优品,有力表达自己的理想意志。正是这些代表着美好事物的吉祥图案,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才使得端砚的创作生生不息,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收。

 

参考文献:

 

[1]曹学舰.观台的造型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8

 

[2]顾作义等.端砚大观[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10

 

[3]王滨,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看民众生活理想[J].学理论.2011(18)

 

 

 

指导专家姓名:梁鉴棠

 

 

 


版权所有:肇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电话: 0758-2226221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一路东禺村口东禺开发区6号二楼 粤ICP备2021078803号